一、人生的繭──影評序
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被包覆了一層又一層的繭。有些人說那是他的家,蜷了大半輩子,也罷;有些人說自己不屬於那,掙脫了以後見到外面的世界……
然後呢?
史都華在片中曾對圖靈這麼說:「我見過很多間諜,沒有一個藏著和你一樣多的秘密。」
模仿遊戲中的圖靈面對自己面前的繭,那掙脫與不掙脫之間的矛盾:為團隊的豐功偉業保密,來成就國家的勝利;為沙場上的士兵判定生死,來保全更多人的性命;為自己的秘密撒謊,來存活在這樣的大時代之下……。然而不只是他:瓊為無以奈何的性別奮戰,來撕開名為性別的標籤;彼得為戰爭與成千上萬人性命的大局顧全而犧牲,同時只能眼睜睜看著死亡吞噬自己的親人。這般看來,戰爭全是由犧牲構成……又或者這麼問,在這個時代,有什麼不是由犧牲構成?
在故事發展的同時,有些繭被劃開,有些繭被編織出來。這樣的故事背後,積著滿滿時間的塵埃。多次品嘗這個作品,裡面的每個角色、發生的事件、每個人的應對行為個性背景……無不有著時代與時間所留下的幸福與悲哀,一切象徵人曾存在過的依據。這比盧貝松的《露西》更讓人有所體會。我在潤稿的時候多次審視自己是否過度使用了「大時代」「時間的潮流」「大局」「歷史」等字眼,爾後陸續將之刪除。然,有些字彙還是頑強的留在稿紙上,原因無他,單純是這樣的故事太過沉重,而沉重始於壓在上面的時間。大時代的悲哀、歷史的影響、顧全大局的犧牲、被時間潮流沖刷雕塑的歧視與不平等……時間。在二十一世紀,二戰早已泛黃的書桌前面,那幾十年遠的畫面卻深刻地令人語無倫次。
在繭的包覆與時間的涓涓之下,成就了一個精采絕倫而刻骨銘心的故事。然而,這樣的精采絕倫並非令人起立鼓掌、拍案叫絕,而是一種打從心底的澎湃。也許電影調動了部分史實,但卻傳遞了更具力量的訊息──訊息,情緒是控訴,是娓娓道來,是為理想堅持的噤聲,是為退縮妥協的吶喊……?我們彷彿透過圖靈的眼睛看著這一切發生,卻又像是透過歷史的水簾,窺見所發生的這一切。
圖靈的人生像是被包覆了一層又一層的繭。這部電影就是帶著我們看那一絲絲的編織,與一絲絲的瓦解。
圖靈也是,我們的世界也是。
二、靈魂節奏──影音藝術賞析
(一)配樂
整部電影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節奏。首先光是配樂方面就非常討喜。音樂的使用上非常謹慎,該出現的時候就順著故事情緒、節奏來推動,不需要的時候也馬上懂得收。音量的調適非常自然,不造作也不刻意表現爭光,更因此十分讓人印象深刻。
除了配樂音樂,裡面有很多製造背景音效的手法也很厲害。譬如說在片尾,隱隱約約可以聽見時鐘滴答的聲響,多重的象徵意義與幾近沉默的節奏帶領著我們的情緒與脈搏,在氣氛的營造上堪稱一絕。又譬如貫穿大多畫面的,克里斯多夫(機器)的運作鏗鏘聲,一聲一聲重重打在所有人的胸膛上。還有一些戰爭的蒙太奇,有一個在防空洞裡彈奏手風琴的人,他的音樂也與背景音樂相呼應,這樣以劇中世界的音樂來當背景音樂十分有趣,在阿利安卓的《鳥人》中也常常使用這般手法。
但除了實際的音樂之外,我更欣賞的是整個電影的「節奏」。
敘事的節奏、運鏡與切換畫面的節奏、情緒表達的節奏……讓我們看這個世界的節奏。
有人說一部好的電影,會讓你在看到一半的時候開始看手錶,因為自己捨不得他結束。然而我認為,真正頂級的電影,是讓你連手錶都忘記看,很順暢地讓你經歷一場你無法想像的旅程。
模仿遊戲正是這樣的電影。
(二)劇本
整部電影在節奏的掌控上十分順暢,完全沒有不必要的畫面。敘事實實在在點到重點,不拖沓也不急促,甚至在三個時間點來回切換,也一點都不混亂。除了穩重的架構之外,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這樣的劇本裡面可以看到多少情緒上的轉折、角色的發展、故事的推進與變化、還有最厲害的──多種議題的融入。和平的理念、性別不平等、性傾向的歧視等大議題,和無數人與社會與生命的探討,既不壅塞亦不讓你感到不舒服或不自然,就這麼順暢的看完了。
一直到片尾,都沒有人看手錶一眼。
在評析劇本時,不得不提到這部片的臺詞。這部電影的角色台詞句句都設計得非常高明。除了常見的前後呼應和以一句話貫穿整部電影(若以這部電影看來,也可以說是兩句話),每個角色都展現自己該有的情緒與特色,很多臺詞都發人省思,更多的臺詞既詩意又不矯柔造作,觀看的時候令人擁有滿滿的感受。就連在背景的雜談也不馬虎,協助營造影片的氛圍;像是就性別不平等的議題,除了大家對女性的輕藐以外,在圖靈等待克里斯多夫回學校的時候,你可以隱約聽到人潮中有人說
“It’s a sport for girls.”,可見這部片編導上的細緻程度。
如果問我有什麼對劇本不滿意的地方,大概是圖靈的夥伴對他的態度轉變太過快速。但因原本的角色情感就很豐富,片中也有交代大家對他的態度的轉折點和原因,所以不過是個瑕不掩瑜的小問題。
總歸一句,這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的劇本,最讓人佩服的大概是多個角色個性的發展(部分也歸功於我不會也不用在這個影評中提到的演技,看看演員表,我還需要多做評論嗎?)、三個時間軸的分配、一群人搏鬥的過程、整部電影的氛圍、多元議題的融入……
也就是一樣的兩個字──節奏。
(三)鏡頭、運鏡、剪接與後製
看完劇本,再來談論我非常喜歡的,這部電影的。
首先是鏡頭與運鏡。這部電影的運鏡沒有華麗的特殊手法,也沒有誇張的戲劇特寫或表現,而是同整部電影的節奏,自然地拍攝。鏡頭設計清楚的表現角色之間的關係、個性,俯角、仰角、正面、側面,什麼時候該怎麼拍,該如何呈現都設計得非常精確明瞭,構圖也非常漂亮。運鏡十分人性,不管是平靜理性的運鏡手法,或是很有情緒的拍攝、律動,都符合劇情的需求,自然而貼切。
電影的剪接與後製是成功的影像藝術不可或缺的一塊靈魂。模仿遊戲的剪接與後製緊抓著整部片的節奏,以優美、符合故事情緒的色調和細緻的剪接替整個作品點睛。對色彩的運用也十分精彩,譬如符合情緒的色調,和以不同色調明顯的區分出三個時間軸,在穩健的劇本上,更築起強健的支柱。觀眾自在地穿梭在這樣堅固的建築體之下,而渾然不自知。
這部電影時常用淡出與使用重疊影像,呈現象徵意義或營造氣氛。這樣的手法能給人一種恬淡平靜的氛圍,正符合這部電影外淡定而內澎湃的調調有些人認為這樣的手法太多人使用了,但只要符合作品的需求,很多人使用過的手法又何妨?
同樣很多人使用的手法,是角色跑步的象徵畫面,和引用真實歷史紀錄畫面。跑步的象徵性畫面(還有因為圖靈本人本身就很會長跑)第一次出現在圖靈認真製作機器的時候,這個可能比較常見,但在片尾的時候再出現一次,並以圖靈停下來喘氣的畫面作結,我認為這就是不同等級的象徵手法了。至於歷史畫面的蒙太奇,多半和戰爭拖不了關係。有些人可能覺得傳記電影或歷史電影中放入真實歷史影像有時會有點做作,但在這部電影中,因為是以圖靈的回憶作主軸,其實不會衝突、奇怪,反倒是一些以特效做出來的戰爭畫面(如幾個戰鬥機的鏡頭)較不自然。
模仿遊戲的運鏡和鏡頭設計以我的程度看來無從挑剔,剪接和後製的手法則是很單純的個人喜好,但我依然認為,這樣的安排都十分的合理。這樣的手法、這樣的律動、這樣的鏡頭這樣的剪接這樣的調色這樣的設計……一切都是這部作品牽著我們的手,舞動的靈魂節奏。
三、結語
像前面我所提到的──有些電影,看完之前會看看手錶,害怕它結束;有些電影,看完之後會流連忘返,甚至馬上詢問有沒有人想陪自己看的二次;有些電影,離開戲院,你可以口若懸河地在回家的路上和朋友聊剛才的觀影經驗聊得不亦樂乎……
對我來說,看完模仿遊戲的當下,我對上述經驗的答案,是以上皆非。
模仿遊戲對我而言不屬於上面的任何一種。
當看盡了糾結在整個人類歷史身上的蠶繭絲線,和那被劃破的與被編織的精神與故事;當我的心跳與克里斯多夫運作的節奏共鳴,和那在午夜狂響的幻滅;當我的視線停留在圖靈的眼角,和那一抹閃爍而不願留下的孤傲倔強……
由大到小,由深到淺,這時候如果有那麼一杯有點泡苦了的咖啡──
我會小啜一口,對問我這部電影如何的你說。
「這就是我的感想。」
(以下評分僅供參考)
Rotten Tomatoes:90%
Metascore:73
IMDB:8.1/10
個人評分: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